本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炒股配资服务网,禁止转载。
近日,印度政府批准了一项大规模的造舰计划,包括了17艘战舰与9艘潜艇,这无疑是印度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采购计划,充分展示了印度海军有意在北印度洋地区扩张力量、争取霸主地位的野心。此项计划涵盖了7艘新型P17B型护卫舰、8艘下一代轻型护卫舰、3艘更新后的鲉鱼级潜艇、以及6艘改进版P75-1潜艇等,均为主力舰艇的级别。
根据印度官方的表述,这份订单并非单纯为了替换老旧舰艇,而是为了增加舰队的规模和战斗力,目的是稳固其在印度洋的战略主导地位。然而,令人注意的是,尽管订单中涵盖了大量战舰和潜艇,却没有提到对驱逐舰的需求,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近期,印度海军正进入一波舰艇集中交付的高峰期,几艘新舰已陆续加入服役,其中包括首艘浅水反潜舰、P17A型护卫舰的第二艘舰艇、从俄罗斯购买的11356型护卫舰塔玛尔号、以及首艘国产万吨级救援舰等。这些舰艇的交付意味着印度海军在短期内将不再依赖外购驱逐舰或护卫舰,而是会全面转向本土造船能力的提升,集中力量建造国产舰艇。
展开剩余75%在这些新交付的舰艇中,塔玛尔号的服役标志着印度海军的驱逐舰建设将完全摆脱对外采购的依赖,专注于国产舰艇的研发与建造。此外,P17A型护卫舰的第四艘舰艇也将顺利交付,预计明年将按照计划加入舰队。至此,除了果阿造船厂仍在建造的两艘11356型护卫舰外,印度现有的主力作战舰艇如P15B型驱逐舰、P17A型护卫舰等将不再继续建造,进入新一轮舰艇更新阶段。
今年年初,印度海军将同步交付三艘重量级作战舰艇,其中包括P15B型驱逐舰的最后一艘——苏拉特号、P17A型护卫舰的首舰——尼尔吉里号,以及鲉鱼级潜艇的最后一艘——瓦格希尔号。这一交付计划标志着印度海军的建舰速度和数量的飞跃,但对于一贯以生产延误和事故频发著称的印度造船业来说,这一系列的进展可谓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四艘P15B驱逐舰的完成标志着印度驱逐舰建造的阶段性结束,但这一进展也引发了国内外的质疑。印度媒体和专家纷纷提出,原计划中的“万吨大驱”项目为何未能落实?早在2022年9月,印度国防研究部就公布了多个未来海军发展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预计到2025年将采购五艘排水量超过13000吨的下一代驱逐舰,代号“NGD”,并在第二阶段继续采购五艘。
这一万吨级驱逐舰项目早在2021年便开始了概念设计,计划以超越目前最大驱逐舰的排水量,并搭载垂直发射系统、先进的电力系统、高超音速导弹、激光武器等未来战斗技术,期望能“碾压”中国的055型驱逐舰。按照计划,NGD型驱逐舰的整体设计将在2025年完成,但从当前的进展来看,这一项目显然进度滞后,万吨大驱的问世仍需时间。
在这次新公布的大规模订单中,P17B型护卫舰无疑是焦点之一。自从P17A型护卫舰投入使用以来,印度海军对护卫舰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P17A型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已接近6700吨,接近中国052D型护卫舰的吨位,而P17B型的吨位将更大。从设计上看,P17A与P15B驱逐舰的雷达系统、武器配置非常相似,甚至某些驱逐舰的系统不如护卫舰的强大。为何在同时建造这两种排水量相近、武备相似的舰艇呢?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印度的武器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尽管P17A型护卫舰和P15B型驱逐舰在排水量和武器配置上有所重合,但它们的核心作战能力与战术角色基本相同。印度的雷达、导弹系统和其他关键武器大多数依赖进口,这使得它在舰艇设计时,必须在现有的技术框架下进行选择。由此,P17A与P15B的相似性愈加明显,且两者的作战能力逐渐趋于一致。
从功能角度看,P17A护卫舰已经具备了与德里级、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相当的作战能力。虽然航速、动力系统等方面有一定区别,但整体作战能力与驱逐舰已经非常接近。而在印度海军的建造规划中,P17A型护卫舰的建造进度明显快于驱逐舰,使得印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既保持舰队的增长,又能确保成本可控,并为未来的万吨级驱逐舰项目争取更多的时间。
因此,印度海军目前将重点放在护卫舰、轻型护卫舰等舰艇的建造上,而对驱逐舰的停滞则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印度的万吨大驱项目仍然面临重重挑战,最终是否能成功推出炒股配资服务网,依然值得持续关注。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